标价上千成本几十!揭秘高价“特供酒”背后黑色产业链
转自:央视新闻
一些打着某某机关特供、某某机关接待专用等招牌的酒类产品,通常被商家称为“特供酒”。这些酒销售价格不菲,动辄成千上万元一瓶。这些所谓的“特供酒”,真的是高品质白酒吗?它们是如何制作出来,又是如何销售的?一起来揭开所谓“特供酒”的神秘面纱。
重庆公安机关破获
特大制售“特供”假酒案
近期,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,重庆公安机关开展多次收网行动,成功破获涉及五省市的特大“5·21”制售“特供”假酒案,抓获涉案人员53名,捣毁特供假酒产、销、储窝点12个。
![](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n.sinaimg.cn/spider20240222/88/w1080h608/20240222/3edf-c28ee3ff196d3d2dcd37ca14e30da361.jpg)
2022年底,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获得线索,武隆区内一名烟酒店老板廖某购进了一批假酒,警方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廖某的烟酒店进行了查处。
![](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n.sinaimg.cn/spider20240222/256/w1700h956/20240222/b4c0-a7781bae7b29b9e0c2f19947d550957b.jpg)
重庆市武隆区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政委 曾光:我们发现廖某进了14件假冒茅台,这些茅台上面都有“飞天接待”的字样,他以一瓶600元的价格买入,再以900到1600元不等的价格进行销售。
![](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n.sinaimg.cn/spider20240222/256/w1700h956/20240222/983d-48297dcdd0496d2f3d8ceb670f4c8d3f.jpg)
警方调查,廖某是从外省陈某处购入这批假酒,警方围绕陈某侦查后发现,陈某不仅销售假冒品牌酒,甚至还打着众多品牌酒名号,将假酒伪装成“专供”“特供”酒销售。如“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服务专用酒”“部队特供酒”等。
![](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n.sinaimg.cn/spider20240222/256/w1700h956/20240222/de37-cdfe3b34ac591f15002d528c72f45acb.jpg)
重庆市武隆区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政委 曾光:陈某有自己的商贸公司,在多个省市设立分公司、门店及仓库,形成成熟的销售网络。他伙同胡某、黄某等人低价购买散装白酒,将其包装成“特供”“专供”高端白酒,在自己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。至此,一个制假售假地下黑产网络浮出水面。
截至2023年5月,专案组先后开展三次收网抓捕行动。
![](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n.sinaimg.cn/spider20240222/256/w1700h956/20240222/8ee1-ee54fef371055dfd427b45811abb5d3e.jpg)
重庆市武隆区公安局副局长蒋曾涛:我们一共投入了200余名警力,捣毁“产、销、储”窝点共9处,现场查扣涉案“特供”假酒8796瓶,起获作案电脑、假酒灌装机等作案设备以及话术本、销售电子数据、账单等一大批物证、书证。查扣“特供”假酒包材180余种,共计85万余件,涉及非法商标标识240万余枚。
所谓“专供”“特供”酒
实为散装低端酒
这些打着所谓国务院、中央军委等国家机关名义销售的“特供酒”“专供酒”,瓶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酒?又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销售的呢?
![](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n.sinaimg.cn/spider20240222/88/w1080h608/20240222/ccdd-b0c13d97d0d47323b0dc8ee13cc91d63.jpg)
警方在办理案件时发现,该团伙制作的酒类名目繁多,包括“中央国家机关特供三十年陈酿”“国务院后勤采购酒”“中央军委办公厅内招酒”“中央警卫局接待用酒”等27种“特供”“专供”酒类。这些酒到底是什么酒呢?
![](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n.sinaimg.cn/spider20240222/256/w1700h956/20240222/ada7-4aadafae85adc3e574f76827cc35d403.jpg)
重庆市武隆区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政委 曾光:这伙人低价购入普通酒厂8到10元一斤的散装白酒,然后订购包装盒、纸箱、酒瓶、手提袋等包材进行包装,整个包材成本也就20元。这种“特供”“专供”酒成本总体30到40元,他们转手就是400到800元不等的价格进入市场。
![](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n.sinaimg.cn/spider20240222/256/w1700h956/20240222/ae71-27fe7faffccd8d13e8248920f7d6464c.jpg)
假酒做出来了,如何销售呢?这个团伙有一套自己的销售方式和销售话术。
![](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n.sinaimg.cn/spider20240222/256/w1700h956/20240222/fa2d-5ccbbfe4e5a9ac7b922d993dcdd92fb0.jpg)
重庆市武隆区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政委 曾光:首先,他们利用一定渠道获得比较精准的客户信息和联系电话,然后购买电话卡,注册微信,通过电话销售、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推广。制定一定的话术,虚构自己拥有特殊身份,比如以前在某某酒厂上班,某某亲戚在某某酒厂,这样的特殊渠道拿到“特供”“专供”白酒。
![](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n.sinaimg.cn/spider20240222/256/w1700h956/20240222/ef0b-6cc1a9ecb2fc3836dc322e02c1dbc90d.jpg)
这样的假酒大量流入市场,会给百姓的生活和市场秩序带来哪些影响呢?
![](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n.sinaimg.cn/spider20240222/256/w1700h956/20240222/7529-cfa00551e7235d597f08bd820f7d8106.jpg)
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副总队长 王俊华:一方面涉案的假酒与常见假酒不同,不仅在包装上非法印制了知名品牌白酒的注册商标,涉嫌商标侵权犯罪,侵犯了酒企的合法权益。消费者认为购买的是高端白酒,其实是用低劣白酒勾兑而成,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。
公安部公布4起
非法制售“特供”酒案
近年来,在利益驱使下,一些制假犯罪分子违反国家法律规定,非法生产、销售假冒“特供”“专供”名义的假酒。针对此类现象,公安部统一指挥,展开严打,除了重庆的这起“特供”假酒案,近日,公安部还通报了另外四起非法制售“特供”酒案例。
![](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n.sinaimg.cn/spider20240222/88/w1080h608/20240222/f893-e10eb5f471e1332e859dcf70a3553a28.jpg)
浙江台州玉环公安机关侦破黄某林等人假冒注册商标案。2023年5月,浙江台州玉环公安机关破获一起非法制售“特供”“专供”假酒案,捣毁窝点11个,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,查扣假酒20余种1300余箱,全案案值1.3亿余元。
![](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n.sinaimg.cn/spider20240222/256/w1700h956/20240222/8db5-8fd3fd15018969c151cbbc58a76bfbed.jpg)
上海公安机关侦破范某波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。2023年12月,上海公安机关破获一起非法制售“军供”“专供”假酒案,打掉9个生产、销售假酒犯罪团伙,查扣假酒1.2万余瓶,全案案值1.4亿元。
![](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n.sinaimg.cn/spider20240222/256/w1700h956/20240222/8d85-8683f9a844560a1e066bb08bd1d89640.jpg)
山东枣庄公安机关侦破“12·19”假冒注册商标案。2023年1月,山东枣庄公安机关破获一起非法制售“内供”假酒案,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,查扣标有“内供”字样、假冒知名品牌的假酒等2000余瓶,制假包材75万余件,全案案值1.3亿元。
![](https://finance.sina.com.cn/n.sinaimg.cn/spider20240222/256/w1700h956/20240222/c7bf-b31ac4bc8d2f35ed87f4962c070fe11b.jpg)
河南鹤壁公安机关侦破“1·02”假冒注册商标案。2024年1月,河南鹤壁公安机关破获一起非法制售“内供”“军供”假酒案,抓获犯罪嫌疑人52名,捣毁犯罪窝点6处。现场查扣各类假酒4300余瓶、假冒包材1万余套,全案案值1亿余元。
提倡理性消费
拒绝“特供”“专供”
为何打着“特供”“专供”等旗号的假酒依然在市场上屡禁不止?一些人又为何热衷于购买“专特供酒”?
专家表示,这背后少不了“撑面子”和“讲攀比”的心态作怪。有人以为拿“特供酒”送礼更能体现诚意,有人以为消费“特供酒”能体现身份和面子。至于酒好不好喝、味道如何,反倒变成了次要因素。这也让一些犯罪分子钻了空子,造假牟利。所谓的高价“专特供”名酒重出江湖,显然与“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”之风相悖,所以不仅执法部门要对这种违法犯罪行为严打,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,从观念上拒绝这种所谓“特供”。
拓展阅读
热门文章
- 安青松出任中国期货业协会党委书记 洪磊到龄退休
2023-11-14 02:21 - 多只宽基ETF规模显著增长 机构逢低“扫货”迹象明显
2023-12-02 02:02 - 水羊股份: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公司可转债约207万张
2024-09-28 02:44 - 780亿资金争夺20股:主力资金重点出击9股
2023-11-15 02:24 - 茅台集团张德芹:茅台酱香酒要积极探索,加大出海力度
2024-12-25 02:03 - 人保平安等八大财险公司主动规范手续费,车险渐别猫鼠游戏,展现了什么样的深层次变化
2023-11-27 02:26
推荐阅读